# 一、三峡的壮丽与原文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的范围内,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谁
.webp)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精炼凝重,情感深沉悲壮。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三、淮北师范大学的概况
.webp)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成立于1950年,前身是安徽省立淮北简易师范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淮北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办学规模: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万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webp)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200余人,副教授4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科建设: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有60余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
.webp)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设有多个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还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校园文化:淮北师范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设有多个学生社团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平台。
.webp)
总的来说,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较高教育质量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四、总结
.webp)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三峡”不仅是一段壮丽的自然景观描述,更是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感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体现了杜甫对读书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而淮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则为我们展示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成就。这三者虽然看似不相关联,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知识、自然和教育的追求与探索。